读贴网 > 生活 > 正文

​鬼字是什么结构(鬼字属于哪种结构)

2024-01-31 10:23 来源:读贴网 点击:

鬼字是什么结构(鬼字属于哪种结构)

我们常把”鬼“字和宗教或迷信的灵魂联系在一起,实则,“鬼”它的本义是——戴着面具跳舞的巫人。

"鬼"是个象形字。远溯至甲骨文诞生之前的图形文字中。在蒙昧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基本是靠天吃饭,所以就产生了对天地及自然万物的崇拜。认为冥冥之中自有超自然的力量——包括神仙、死去的人的灵魂等,主宰着人类的命运,所以就经常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祈祷平安和丰收。渐渐地,一种特殊的职业——巫觋就诞生了,他们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代表它们说话、执行它们的意志。他们以占卜、巫词、咒语,以及歌舞等手段制造气氛,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尤其以舞蹈最为重要。在举行祭祀或祈祷仪式时,巫觋会头戴猛兽的头颅样的面具,屁股后面绑上假的兽尾,大跳起舞,是为“巫舞”。一般动作硬直,多棱角,幅度大,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几千年前的图形文字中的“鬼"字,描绘的就是一个巫人在跳巫舞的样子:上面是一个又大又怪的面具,头角嶙峋,口鼻相连:下面是巫人的身体,胳膊甩动,膝盖弯曲,假尾巴高高上扬。由此”鬼“字的本义就被表达清楚了。

甲骨文中的“鬼”字,由其图形文字演变而来:上面的五边形网状结构就代表面具,下面是人的身体,只是此时的人已不再呈舞蹈状,而是朝左跪着,假尾巴也没了。金文中的“鬼”字,与其甲骨文字形如一辙,但原被省略了的“尾巴”又“回来“了,”头“上也多了代表头角的一个点。小篆阶段的”鬼“字,已初具方块字的特征:上面的面具变成了”田“,下面的人也变成了简单的曲线,假尾巴看上去更像是一只系在人屁股上的铃铛。隶书中,人变成了”儿“,”铃铛“变成了”厶“形。”鬼“字的写法,至此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