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网 > 生活 > 正文

​桃花潭白酒50度多少钱一瓶

2023-10-29 20:49 来源:读贴网 点击:

桃花潭白酒50度多少钱一瓶

桃花潭白酒50度多少钱一瓶?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人们喝酒是为了消愁,现在,人们喝酒是为了享受生活,所以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对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有一种酒,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愁卖,那就是茅台酒。茅台酒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有的甚至高达几千元一瓶,很多人都觉得买不起。其实,这是因为茅台酒的产量非常少,所以导致了供不应求。

恃才傲物,负剑天涯,古往今来人们对诗仙李白的评价都出奇的一致。

李白的诗词华丽盎然,并且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三分皇家气派,李隆基、杨玉环、唐代王爷李璘都曾被李白写进过诗里,但是有一首诗却有些与众不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首《赠汪伦》可以说是洋洋洒洒,简简单单,但却让“汪伦”这个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那么就奇怪了,李白诗中人物非富即贵,再者就是流传千年的名人,这汪伦何许人也?

实际上,汪伦当时的身份只是一个唐代的小小县令,很多人都认为汪伦与李白是多年的老友,故而讨得一首私人订制的小诗,但其实李白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两人才认识不过几天。

那么为何一向恃才傲物的李白会把汪伦写进诗里呢?

答案自然是“钞能力”,因为一次对李白的“打赏”,汪伦换来了千古流芳,让人不禁好奇,汪伦究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花了多大的手笔才打动了李白的心房呢?

说到李白与汪伦的交情,就不得不提及唐肃宗至德二载的一场“诈骗”。

李白在这一年冬天至安徽宣城,拜见族叔李阳冰,打算在李阳冰这得到点未来何去何从的建议,这时候一封信却打破了他的宁静。

李白拆开信封定睛一看署名,赫然写着“汪伦”二字。

李白其实在此之前并不认得汪伦是哪一个,而且也有不认识的人曾给他写过信,无非也就是什么仰慕许久这样的内容,毫无意思。

但当李白刚要把信扔掉时,信里的内容却将他的兴趣勾起来了。

只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字面上理解就是:“我这里有美景美酒,想要你就来!”

这两句话没有谄媚,没有客套,真可谓是投其所好,李白平生两大爱好,一者游遍天下景色绝美之地,二者饮遍天下非凡好酒,李白看了之后可以说心里直痒痒,大呼“妙哉!”

可实际上,这个信中所说的泾县真的有那么美吗?

宣城和泾县离得并不远,李白看完信后迫不及待地划着小船哼着曲就到了泾县。

如今泾县

待李白到了泾县可谓是被气昏了头,“十里桃花”的美景其实就是一潭湖水,湖边几棵老态龙钟的桃树,“万家酒楼”就是方圆几里唯一的一家,姓“万”的老板开的小酒馆。

李白当即气不打一处来,带着随从就要找汪伦会一会,可走到汪伦住所,未等开门就飘来一阵酒香。

汪伦这时候急忙开门迎客,拱手作揖解释了一番,原来汪伦是此地县令,一直是个诗词迷,而且别人的词不迷,专迷他李白的诗词。

俗话说嗔拳不打笑面,看着满脸堆笑的“小迷弟”,再看看院里石桌上自家酿的好酒,李白的气顿时也就消了一大半,既来之则安之,李白直接坐下就开喝。

这酒就是汪伦用当地桃花潭水所酿,甘冽可口,李白甚是喜爱,喝着喝着就忘了汪伦“骗”他的事。

汪伦为了把李白“骗”来可是费尽了心思,好在努力没有白费,李白真的上了他的当。

要知道除非李白非常自愿,不然难请得很,想当初好友杜甫四度写诗邀请,并声称梦到李白,李白都没给这个面子,最后只是敷衍了一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可是李白十年以上的老友,杜甫尚且如此,更何况素未谋面的汪伦了。

可见友情并不是李白年轻时所追求的东西,而他真正追求的是做官,李白曾作诗云:“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盛唐时期

李白曾经为了巴结韩刺史,不惧诗人如何看待,写下此诗,可见我们的诗仙李太白是何等的官迷。

并且李白的真实经历也并不像一些书中所云,就算李隆基邀他进宫题诗,他都勉为其难,还为此刁难李隆基身边的红人高力士。

相反,李白第一次进宫已经四十多岁,他极其渴望走向仕途,并且进宫题诗的状态是很兴奋的,出宫时他就曾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而后李白被皇上冷落,曾在许多大员账下求升官,但没一个人拿他当人才,全部都拿李白当做很会玩的玩伴。

而且至德年间,李白可谓是相当的忙,他正行走于朝廷大员宋若思和永王这两者势力之间,寻求在官场上如何打开一条出路,像汪伦这样的小县令对李白来讲根本不值一提。

可就是这样,汪伦硬是把李白“骗”到了自己的地盘,可想而知,汪伦为了见到偶像付出了多少心机,能与偶像同桌共饮更让其欣喜若狂。

而汪伦自家酿的米酒也堪称一绝,李白平生喝过不少好酒,品味很高,也正因汪伦的酒,加上汪伦的盛情,李白决定就在这小小的泾县玩上几日。

这几天可以说全部的消费都由“汪公子”买单,两个人从白天畅饮到黑夜,不是爬山就是划船,出行清一色的车驾,这份款待可谓是给足了李白的面子。

不管李白作何感想,汪伦对李白绝对是真情实意,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也有些玩够了,萌生退意,可汪伦却始终“不依不饶”,坚持要李白再住几天。

李白虽然志向算不上远大,但也算是个浪子,让他在一个地方不走肯定是做不到,面对“粘人”的汪伦,李白还是决定偷偷走。

可李白刚刚上船,准备“战术撤退”时,岸边忽然歌舞升平,定睛一看,原来是汪伦带着乐团前来给李白送行,李白看见这场面很难不泪目。

由此可见,汪伦除了那封信欺骗了李白,其他无论任何方面都是真情实意。

要知道这些年,李白在官场上可谓是被呼来喝去,不是在被贬的路上,就是又成了某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官场上,李白就是个供人取乐的小丑。

认为李白有才华的人一大把,但真正尊重他的人在当时其实是屈指可数,所以汪伦这一番操作已经把李白的心融化了,李白当即靠岸与汪伦正式道别。

但李白也没想到,汪伦让他感动的事情不止于此,寒暄过后,汪伦直接来了一波“打赏”,大手一挥拿出八匹宝马,十段官锦。

这让人不禁好奇,不就是几匹马和一些面料吗?

要知道在古代,没什么比马更有价值,李白时期,一匹普通的马就要两万钱,一匹宝马起码要五万钱,也就是五十贯。

而当时的一贯钱就能买1.1吨的粮食,如果换做现代5块钱一斤的米价来算,一贯就是5500元,五十贯是27.5万元,八匹宝马价值220万元,加上官锦价值远在250万元以上。

乍一看不算什么,但众所周知,唐代的物价算是历朝历代比较低的,明朝万历年间一匹蒙古宝马也要八十贯,可见汪伦的“打赏”在唐朝依然算得上豪气。

虽然李白也靠才华赚到过些“打赏”,也见过些许市面,可刚认识三天就如此之人,就算是阅人无数的李白也不禁为之震惊。

这份厚礼,加上汪伦这几天的贴心招待,李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被尊重,话不多说,当即撸袖子叫人准备笔砚,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一句是叙事,后一句是抒情,显而易见,李白描述了自己偷偷溜走的过程,和汪伦给他的排场。

这“踏歌”就是极佳的修辞,《资治通鉴》的注中写道:“踏歌者,联手而歌,踏地以为节也。”

踏歌图

这是唐代的一种行为艺术,也是一种礼节,因此诗中“踏歌”的存在,更能证明汪伦为了送行李白所动用的资源不是一般的多。

这份感情虽然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之情无法比拟,但李白在此时此刻却是感同身受,汪伦对他的欣赏和仰慕就是这么直接、“简单粗暴”。

而汪伦这次“打赏”换来的李白亲笔原创,则永远被汪家保存至今,并且还广传于世,汪伦一介县令竟也做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此事也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汪伦究竟是什么人,要知道一介县令恐怕拿不出这么大的手笔,就算拿得出也早就倾家荡产了。

可实际上,《随园诗话》写到过:“唐时汪伦者,泾县豪士也。”

可见这个汪伦大有来头,绝不是一个小县令那么简单。

汪伦字凤林,住在泾县陈村,他的祖上乃是唐朝开国元勋越国公汪华,唐太宗时期,汪华就已经是拥兵数万的大将军了,同时也是朝廷里的“高管”。

这样的家世,说汪伦没有些家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汪伦做县令决不是图做官,而是为了有份事情做。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专家走访泾县时偶然发现了汪氏族谱,根据族谱记载,汪家47世祖泰元早逝,留下了两个儿子,老大字仁泰,老二字仁恭。

而48世仁泰也诞下两子,长子凤思,次子凤林,而这本家谱里的凤林,正是我们口中的汪伦。

但汪伦和哥哥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地方,哥哥在歙县本地出生,成人后做了当地的县令,而汪伦则生于太平县,辗转之后到了泾县,自此汪家在泾县扎了根。

桃花潭

而父辈仁泰不知什么原因,一直留在了泾县汪伦的身边,直至81岁才逝世,这在古代已然算得上高寿,因此族谱也就这样被带到了泾县。

显赫的家世带给汪伦的自然是大笔的财富,可汪伦与普通的“富二代”不同,他不喜欢享乐,交友广泛,爱好诗文,诗人王维也是他的座上宾。

并且汪伦此人重情义,不拘小节,故而被称之为“泾县豪士”,给李白大笔的打赏也确实符合豪士所为。

不得不说,汪伦在某些方面都有些李白的影子,出于对李白的崇拜,得到李白亲笔《赠汪伦》后,他将此笔记当做传家宝一直保存完好,因此这首诗流传甚广。

而且汪氏族谱里对李白与汪伦这段“小交情”也有特别的描述。

虽然为了李白,汪伦短短几日内花了不少钱,但这也成为了一笔投资,汪伦官至县令,没有高升,在家族里没有什么影响力,但因为李白,汪伦在族谱里也显得格外耀眼。

在那次相聚后,其实李白曾再度来到泾县,可这次却没有看到曾经的知音汪伦,故作两首《过汪氏别业》,算是《赠汪伦》的续集。

不仅如此,因为《赠汪伦》和《过汪氏别业》,诗坛里还生出了许多衍生诗,《李太白全集》的附注就有后人题诗:“李白好溪山,浩荡泾川游。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州。”

为了李白,汪伦在卸任县令后继续隐居在泾县桃花潭附近,等待着“三日好友”李白再次到来,80岁寿终正寝,汪氏一族也没有离开,还建起了汪氏祠堂。

汪伦墓

泾县自此也引得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到此一游,成了古时候的打卡点。

而现如今,泾县因为李白的到来也成为了景点,较为出名的就是“踏歌古岸”、“文昌阁”、“桃花潭”以及李白与汪伦畅饮的所在“酌酒楼”。

清代著名文人赵青黎曾在文昌阁留笔:“文光射斗”,以此纪念李白曾经来过。

最重要的“桃花潭”也被汪家后人修缮成了小型水坝,有了湖的规模,取名“大平湖”。

当地酿的酒也被称之为“桃花潭酒”,当年李白在此喝的就是这潭水酿出来的酒,从而被吸引,可见“桃花潭酒”何其甘美。

桃花潭

而汪氏宗祠经过了千年的修修补补也依然伫立在泾县的地界上,因为汪伦的打赏,汪家人可谓是祖祖辈辈脸上有光。

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汪伦三天的努力,再看汪伦卸任后成了“闲人”,靠在桃花潭边的树下,喝着桃花潭酒,念着远方的李白。

此时的李白则险些深陷朝廷大案被流放边塞,虽然免得一死,可晚年也是无望,更是没有颜面再面对汪伦及其他好友。

俗话说知己无多,两三足矣。

在泾县的那几日想必也是李白最快活的回忆,李白深知江湖险恶,官场黑暗,可又不得不为之,可能在他晚年的某一天,会静下来想到,汪伦的生活是多么让人艳羡。

而李白又是那样的幸运,在惶惶人世间,能有一个叫汪伦的朋友在远方惦念。

时过境迁,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朋友,他对你很熟悉,欣赏你的为人和才华,愿意花费高昂的费用宴请你,临别时还会赠送香车锦衣,那么他真正的用意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万家酒楼

很多人揣测汪伦就是拿钱“买诗”,可不管是别有用心也好,投机取巧也罢,其实人都是感情动物,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铁石心肠,就算是传说中重官轻友的李白也是如此。

人离不开真实的友谊,想得到这份友谊势必会投入些真诚和情感,而人到晚年时才会想起来这份真诚弥足珍贵,千金难买。

因此《赠汪伦》产生的整个经过,并不在乎于汪伦付出了多少,而更在于一个汪伦胜过李白一生千万个泛泛之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