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网 > 生活 > 正文

​首相约翰逊持续“作妖”,揭开了英国与俄罗斯近150年的“恩怨”

2023-12-11 04:43 来源:读贴网 点击:

首相约翰逊持续“作妖”,揭开了英国与俄罗斯近150年的“恩怨”

文章大约3400字,全文阅读完大概需要八分钟,请您耐心阅读!

这几年,英国这个老牌帝国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刷新”了我们的“三观”,从首相约翰逊,再到外交大臣特拉斯,再到这次乌克兰“演员总统”泽连斯基视频连线(3月8日)亲自在英国下议院发表演讲,所有的”骚“操作无不让人大跌眼镜,不甚理解。

所有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英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有多大的恩怨?有那么恨俄罗斯吗?

殖民时代的英俄斗法

17世纪的英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同时崛起的两个大国,英国向海上扩张,成为第一殖民大国,而另外一个沙皇俄国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本土)。那个时候的英、俄斗法和现在的美国和俄罗斯的局面很相似。

为了遏制沙皇俄国的发展壮大,大英帝国也是奋力四面堵截,两国之间的战争一直从欧洲大陆蔓延到亚洲和美洲大陆。

在欧洲大陆,英国人大力扶植崛起的普鲁士,让他牵制俄国、法国和奥地利。在普鲁士与沙俄的”七年战争“中,英国人出钱出力,普鲁士人大胜沙皇俄国,从此奠定了德国统一的基础。而在后来法国人拿破仑的威胁下,大英帝国又与沙皇俄国联手抗击拿破仑的攻击,直接导致了拿破仑兵败莫斯科,也让沙俄在欧洲异军突起,统领整个欧洲局势。

这一次,大英帝国再次不开心了!

1853年,野心勃勃的俄国人再次南下,试图一举夺取巴尔干半岛和黑海的控制权,第九次俄土战争(也叫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无能”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虽然有英国人的支持,但还是被打得一塌糊涂,于是英国人就联合法国直接抗俄,直接把沙皇俄国打的大伤元气,国内经济更是一蹶不振。也就是那一次战争后,导致沙皇俄国以720万美元卖掉了阿拉斯加,以应付国内的危机。

俄罗斯卖给美国的阿拉斯加

而一战后,芬兰、波兰、希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日本包括中国都是英国遏制俄国的重要棋子。所以,在双方围绕“阿富汗问题”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玛丽亚公主“高开低走”的爱情

1874年,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首次访问大英帝国,并且把自己唯一幸存的女儿玛丽亚许配给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二个儿子阿尔弗雷德王子。在那之后,英、俄两个皇室之间便开启了”甜蜜“的政治联姻时代,直到俄国著名的“十月革命”的到来!

在玛丽亚给阿尔弗雷德王子的这些年里,这个“骄傲”的俄皇室女儿一直觉得英女王维多利亚陛下的家族看不起她,她在皇室中的地位甚至不如威尔士王妃,而她的俄皇父亲还给了她十万英镑的巨额嫁妆和每年两万八千英镑的津贴。就算是这样,维多利亚女王也仅仅是把她的地位提升到仅次于威尔士王妃之后。而他们之间的结合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当时英、俄两国因为阿富汗问题而引起的“紧张”局势。而她自己的丈夫却是一个不苟言笑、嗜酒如命的男人,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音乐和工作上,而他的音乐“造诣”却仅仅是别人所说的“噪音”而已。玛丽亚夫人的一生注定是一个“悲剧”。

此后,玛丽亚夫人又经历了“丧子”和“丧夫”之痛,唯一的儿子卷入丑闻当中,自杀未遂,两周后在疗养院养伤的时候去世,阿尔弗雷德王子大受打击,第二年就过世了!而俄罗斯十月革命将她的父亲亚历山大二世送上“断头台”后,她内心最大的支柱轰然崩塌,最终,她选择了默默终老。

曾经“全俄独宠”的公主在英国所受到的“待遇”让俄罗斯人彻底对大英帝国的皇室失去了信心,虽然在二战中也一同对抗过法西斯,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成果,但这种骨子里的“怨恨”一直都存在着。

但世界上就是有这么多的“孽缘”,玛丽亚公主的第二个女儿维多利亚·梅丽塔公主的两任丈夫也是给了这位“傲娇”的公主一辈子无法忘却的打击,第一任丈夫是同性.恋,第二任丈夫却拿着她凑来为了他恢复“地位”的钱在巴黎和罗马尼亚“出轨”。

俄罗斯皇室成员和英女王后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日俄战争

1904年发生的“日俄战争”就是英国人怂恿的,当时的俄罗斯正在实施一项“伟大”的计划——黄俄罗斯计划,也就是将中国长城以北的领土都并入到俄罗斯的凌辱范围内。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源自网络

为了遏制俄罗斯的这项计划,英国人怂恿日本人与俄罗斯开战,最终由于俄军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兵败中国东北,而自此之后,东北也逐步落入到了日本人的“手“里。而沙俄国内也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英国人不愿意看到俄罗斯再次强大起来,多次干涉其国内的革命运动,也让俄罗斯境内爆发了多次内战(详见俄罗斯十月革命)。而在这之后的波兰、芬兰和西班牙战场上也都出现了英国人的身影,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俄罗斯,而他纵容德国在欧洲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自己也在二战中从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沦为美国的“马前卒”。

丘吉尔拉开“冷战”序幕

二战后的美国和苏联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苏联推行的沙文主义的影响,也让很多东欧国家跟着苏联逐渐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西方国家提出来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行动的“冷战”方式来对待这些社会主义国家。

演讲中的丘吉尔

1946年3月,时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而随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的有关内容就标志着西方国家正式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直到1991年,苏联为主的“华约”组织解体,“冷战”才宣告结束!

但已经习惯了当“马前卒”的英国人还是不愿意轻易放过解体后的苏联,尤其是解体后最大的共和国——俄罗斯。

“亲俄”的英国首相布莱尔

1994年,在党魁约翰·史密斯去世后,英国政党“新工党”迎来了他们新的主人——布莱尔,而经过他们努力的操作,3年后,也就是1997年,布莱尔顺利入主唐宁街,并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首相之旅”。

而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工党的党宪一直说明工党是一个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非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但后来布莱尔在修改党宪第四款一事的议题上,则宣称工党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后来布莱尔上任后就倾向于积极发展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

而“俄罗斯—北约委员会”的组建成功也为英国自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国际政治环境,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当选后也把第一站的访问选择去了伦敦,这种关系和两个人之间的友谊要远甚于美国和小布什的关系。

但一切的美好都因为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戛然而止”!

作为美国的“马前卒”,英国人布莱尔面对国内的舆论压力与“自SHA式”爆炸威胁的消息,最终选择了和小布什一起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也就是因为这个“无奈”的行为,招致很多人对他的批评,南非总统曼德拉就评价说“布莱尔就是布什的外交部长”,而有人更是直言布莱尔就是【布什的卷毛狗】。而在伊拉克战争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和德国、法国是坚定的反战联盟。

伊拉克战后,布莱尔为了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亲自跑到俄罗斯跟普京解释,而普京用的最直接的言语拒绝了他的好意:布莱尔是不值得信任的!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布莱尔动用了英国皇室的资源,动员英女王邀请普京到伦敦来访问,并用最高礼节接待了普京,且在一些关键问题(俄罗斯关切的问题)上都做出了重大让步,才让英、俄关系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

但一切又因为布莱尔退位后的俄特工“中毒”事件而随即又跌入到冰点......

特工“中毒”事件

2018年3月,俄罗斯派出的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利父女,在英国索尔兹伯里被发现失去意识,此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事件发生后,据英国政府消息,导致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的是А234物质,属于前苏联研制的神经毒剂。英国指责俄罗斯与此事有关,俄罗斯对此坚决否认,并称英方在调查过程中存在销毁证据的行为,俄罗斯不接受这样的调查结果。

斯克里帕尔中毒案受害者之一

因为这个特工事件,美国联合欧盟发起了对于俄罗斯的新一轮的制裁,2018年3月14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宣布驱逐23名俄外交人员。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驱逐23名英国驻俄外交人员。26日,16个欧盟成员国及美国、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宣布驱逐共计逾百名俄外交人员,事件也进一步升级。

这一次,英国再次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两国的关系也随之跌入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之后这几年两国之间的“交集”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了。

而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所有的一切英国人的“神”操作都是可以理解成“历史原因”以及政治和其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必须的行为。

所以,英国和俄罗斯的“斗法”估计还是会继续下去!

免责声明:

文中所引用图片出自网络资源,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作者原创,请您务必点赞分享并留下您的建议!嘤呀君今后将不断为您奉上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