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十大骑行人物(中国骑行第一人)

2024-01-01 17:03 来源:读贴网 点击:

中国十大骑行人物(中国骑行第一人)

本文目录一览:

1、环法自行车赛中国第一人是谁? 2、旧社会拥有自行车的除了汉奸还有哪些人物呢????? 3、环球骑行第一人程纬 4、2018年《榜样3》榜样人物——贺星龙

环法自行车赛中国第一人是谁?

环法自行车赛中国第一人是来自黑龙江的计成。2014年环法大赛结束了第14赛段的比赛,中国车手计成在赛场上,他以5小时36分07秒的成绩第160位到达终点,并以65小时53分51秒列总成绩第171位。计成这个名字注定要载入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史册,他成了百年环法大赛的第一位中国车手。

计成,哈尔滨人。他也是第一个完成自行车世界三大环赛(Grand Tour)之一环西班牙自行车赛(Vuelta a Epa)中国车手。计成1987年7月15日在哈尔滨出生,从小从事业余田径训练,2002年由省体校田径队转项练习公路自行车和场地自行车,2007年被选送到荷兰Shimano洲际职业队从事职业自行车运动。

毫无疑问,环法赛场是绝大部分职业自行车手都渴望的最高舞台。计成通过自己的不断坚持和不懈努力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并不差,我们也能登上环法赛场。他曾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这句话也一直激励他不断向前。

旧社会拥有自行车的除了汉奸还有哪些人物呢?????

拥有自行车的人群:皇室、官僚、军人、警察、地主

自行车大约于1875年传入中国,自行车最初称为“洋马儿”。对中国人来说,“洋马儿”是新奇的事物。在当时的刊物《点石斋画报》就好几次把外国人骑自行车当成了新闻。

(注:图片来自网络)

1922年中华民国时期,逊位皇帝溥仪结婚时,他的堂哥溥佳送了他一部自行车。有大臣狠狠地骂了溥佳一顿,说不应该把这危险的东西给皇帝。但溥仪没有理会大臣的反对,只不过十几天便学会了骑自行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懂骑自行车的中国皇帝。据说,溥仪曾因为要骑自行车而把皇宫中的所有门槛也拆除了。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img]

环球骑行第一人程纬

程纬,环球骑行者,早年受凯鲁亚克《在路上》启发,先后在中国及欧洲搭车冒险,2014年底,与同伴相约,原打算骑行云南,由于中途出现变故,在骑友突然退出,女友要求分手,家人强烈反对的巨大压力下,独自一人由云南入境老挝,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南下泰国北上缅甸,闯荡印度横穿伊朗,跨越高加索地区,沿着黑海横贯土耳其,直捣欧洲伊斯坦布尔,在申根签证无望,邻邦叙利亚动乱的阻碍下,转战非洲大陆,落地肯尼亚,沿东非海岸线骑行到坦桑尼亚时,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尽管如此,毅然坚持到马拉维、莫桑比克,后辗转至巴西圣保罗,原打算继续骑行,终因身体不适在美国纽约调整数日后,于2016年1月回到南京。

世界上第一个以自己的体力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人是谁?他就是潘德明。1930年夏,年仅22岁的他,随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从上海出发,而后只身徒步和骑自行车周游世界,历经七载,经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印度甘地和尼赫鲁、“土耳其之父”凯末尔、英国首相麦克唐纳、美国总统罗斯福等国家元首和世界文坛大文豪泰戈尔等的接见和招待,壮丽的业绩为世人所惊叹。

2018年《榜样3》榜样人物——贺星龙

2018年《榜样3》这档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专题节目迎来了第三期。下面要介绍的人物榜样人物是:骑行天使——贺星龙。

5年前,时任陕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委组织部干部的高本增,

在一次完成永和县拍摄任务途径大宁县时,偶然听说了村医贺星龙的  故事  。

喜欢拍摄优秀党员先进  事迹  的他,按照心中的筛选标准,决定跟拍贺星龙。

从翼城县城到大宁县乐堂村,驾车单程至少要走4个半小时,

他或开摩托车跟着,或开小金杯车跟着,一跟拍就是3年,

也用这最简单没有修饰的镜头,

一点点真实地为我们记录下这位榜样感人肺腑的故事。

选择

贺星龙是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大宁县乐堂村的村医,

2000年,20岁的贺星龙从卫校  毕业  实习后,

放弃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医院,选择回村当一名医生。

自此,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贫瘠偏远的吕梁山南麓,

他以一名医生的一己之力,守护起黄河岸边28个村的百姓。

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他能免则免。

谈及原因,他说,是乡亲凑钱让我学医,

是贫瘠土地上的乡亲们让我实现了梦想。

回村

然而贺星龙刚回村时,

连最起码的卫生所、听诊器、血压计、药品都没有。

父亲将准备给他娶媳妇的一孔土窑洞腾出来,

又把卖玉米的400元钱拿出来,

不够,又把家里仅有的2只绵羊也卖了,

一共凑了960元钱,为他筹建起简易的诊所。

图为贺星龙的诊所和他的摩托车。

信任

诊所有了,开始却没有人找他看病,

因为人们并不相信他这个毛头小子的水平和能力。

于是,听说谁病了,他主动登门为病人免费看病,药不要钱;

第二年一开春他还印了4000张宣传页,发到周围的村里,

把“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做成手机的彩铃……

直到有一次,上乐堂村的张立山老人被大医院连续下过三次病危通知,

为了查清老人的病情,他白天出诊看病,晚上观察治疗,

终于帮老人度过危险期,治好了他的病,

人们终于开始真正相信他,找他看病渐渐多了起来。

出诊

贫瘠偏远的吕梁山南麓,年轻人出去打工,

留下来的都是老年人和留守  儿童  。

看周围村子许多老人行走不便,有的卧床不起,不能自理,

还有13户无儿无女的五保户需要人照顾,贺星龙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出诊。

分散零落的村子,崎岖难走的山路,

一开始没有交通工具的他,就靠着步行,

每天用扁档挑着沉甸甸的出诊包,翻沟爬坡过河,

遇上冬天下了雪,雪灌进鞋里,脚趾头早早就冻了。

就这样,他给村里的老百姓看病,一看就是18年,

从扁担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摩托车、三轮摩托车,

18年来,他出诊17万人次,背坏了12个医药包,骑坏7辆摩托。

女儿的泪水

2013年寒冬腊月的一天,  大雪  漫山。

索堤村的一个孩子发高烧并发癫痫,

贺星龙骑摩托车向患者家赶去过程中,经过一个下坡,

由于刹车太急,连人带车翻出去10多米,

沉重的机车像块巨石压住了他的脚。

他顾不上疼痛,拼尽全力扶起车,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药,跌跌撞撞赶到患者家。

孩子后来得救了,他却在医院被诊断为右脚骨折。

在《榜样3》节目录制现场,大屏幕上的视频短片播放到这段内容时,

观众席上的贺科晶(贺星龙女儿)看到爸爸受伤场景,泪水夺眶而出。

琢磨

贺星龙为了服务好乡亲,一直在想办法,

最早是印宣传页、设置手机彩铃,现在还在每个村建了微信群。

担心自己不在诊所时,乡亲们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他还花了175块买了个智能摄像头,装在自己的诊所里,

可以远程查看诊所的情况,可以对话。

诊所不关门,谁都可以进。

有的乡亲不识字,就可以拿着药瓶在诊所里比对拿药,通过摄像头跟贺星龙确认。

图为贺星龙开心地通过摄像头介绍他的诊所。

贺星龙性子执拗,  爱好  琢磨,对于自己,却想得很少。

他行医十八年,不收出诊费,

家里的收入主要来自4亩苹果和梨树,以及玉米地的收成。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提这个问题时问,“值得么?”

他略显羞赧地说道,这些年是没有赚到钱,

但赚到很多乡亲们的健康,值!

委屈

贺星龙行医多年,信守承诺,24小时上门服务。

他所承受的委屈,似乎却从未对人说。

有些年轻人,家里有车有摩托,有小病不来诊所,

打电话让贺星龙到他家诊治,说输上液不影响他午休;

有些患者给下命令,你几点几时到我家给输液,输完液我还要给人家添礼去;

遇到患者多,去得晚了些,患者不给他好脸色看,甚至不给药钱,说误了他的事;

更有的患者打电话让贺星龙马上去给他看病,

贺星龙从早到晚去四次都见不到人,直到晚上九点钟才输上液。

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只是低头不语,不抱怨,也不放弃。

他用这最低的姿态,做着这天底下最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

志愿

贺星龙2004年入党,

他说,爷爷、父亲都是党员,父亲是20年的老支书,

从小  教育  他,心里装着别人,尽力帮助别人,

人家给你一个苹果,你要还三个。

这么多年,村里人最敬重的就是老党员,他要学他们的样。

手印

2005年,贺星龙成了乐堂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组织上分配给他的工作就是搞好村民服务,

除了行医,他还承担起了村里25盏路灯、140个电视机锅盖的调试养护和维修任务。

村里脱贫种果树,他走在前面;年轻人过年回家,他组织修路。

荣誉

面对肯定和赞美,他说,这些荣誉给我的太多了,

我感觉我干的所有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干的工作。

我今后仍会一如既往24小时守候百姓健康,继续承担乡村医生这份责任。

他说,重要不是在哪里当医生,而是哪里需要医生。

当很多人在向上,争抢峥嵘之时,

他的成长,始终在用向下的身段,回馈土地。

。点击此处 ☞☞获取更多2018《榜样3》最新的心得体会/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