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十大行医专家(国内名医)

2023-12-11 06:35 来源:读贴网 点击:

中国十大行医专家(国内名医)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2、除了扁鹊和华佗以外,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还有哪几位? 3、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4、古代神医有哪些,中国古代十大神医排行 5、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除了扁鹊华佗还有谁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1、扁鹊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2、华佗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3、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4、皇甫谧

皇甫谧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5、葛洪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6、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1-2]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7、钱乙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

8、宋慈

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9、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10、叶桂(叶天士)

叶天士(1666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仲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甫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葛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思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时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桂(叶天士)

[img]

除了扁鹊和华佗以外,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还有哪几位?

扁鹊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张仲景

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李时珍

《本草纲目》的作者,明朝人,对他医术的记载不多,可在既草药研究方面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专家了。

在收录各类草药的同时,他还改进历代以来医学上各家各代对草药药理等方面的不足,把本草学推向了新的高度。

华佗

传说其有令人起死回生的医术,此外他华佗最擅长的应该是外科,除了发明外科手术必备的“麻沸散”外,他还能在各类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况下敢进行“头颅手术”,可见是艺高人大胆。

不过,据传说,他也是正因为太过大胆,后也因得罪曹操而被杀害。最值得可惜的是,本来华佗要留下他的医书典籍的,可狱卒却胆小不肯帮他,导致华佗宝贵的经验知识没能流传下来。

孙思邈

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并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最终完成了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皇甫谧

西晋学者、医学家,人称“书淫”。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综合编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共10卷,乃中国针灸学名著。

钱乙

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

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

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葛洪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叶天士

号上律老人,最擅长治疗的就是时疫和痧痘,是中国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猩红热的人。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中国的医术自古以来都博大精深,有着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说起历史上的名医,很多人都会想到扁鹊华佗,其实除了他们,还有些人的医术也十分高明,下面为您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扁鹊华佗都在。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扁鹊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渤海莫(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被尊为医祖。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二:张仲景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一说涅阳故城在今南阳市与邓县之间的稂东镇,地属邓县)人。其事迹始见于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三:李时珍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自1565年起,三易其稿,李时珍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该书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药藉之不足、继承我国本草研究的传统,独辟蹊径,把本草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四:华佗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后因不愿做曹操侍医而被酷地杀害了。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五:葛洪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

曾拜精于医药和炼丹技术的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并把精于灸术的女儿鲍姑(古代名女中医)嫁给了他。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六:皇甫谧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皇甫谧,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一作灵台)人,后随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绳池县附近)。《晋书·皇甫谧传》说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七:钱乙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八:朱震亨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朱震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九:叶天士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当他打听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学成后才离去。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仅仅六年,他除继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十:孙思邈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扁鹊华佗都在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古代神医有哪些,中国古代十大神医排行

中国古代神医有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和朱震亨。

1、扁鹊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2、华佗

华佗,字元化,今安徽省毫县人。华佗在医药学术上兼通各科,尤以外科为最负盛名。《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灸所不能及者。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继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3、张仲景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的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人。张仲景从东晋咸和年间起,被称为医圣。

他所创造的六经分证、中医诊断病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和辩证施治的原则,为祖国中医学奠定了基础。

3、孙思邈

孙思邈,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他自幼多病,家境也很困难,但却非常好学,二十岁以前就读了许多有关诸子百家学说和古代名医的著作。

所以不仅博通经书,而且精于医道。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收集了医方达5300个,《千金翼方》中所收载的方子也有2000多个,其中不仅限于经文古方,还有俗说单方。

5、朱震亨

朱震亨元代金华人,人称丹溪翁,又称为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早年学习理学,后改为习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

罗氏将刘河间、张从正、李杲诸家之学尽传之,朱震亨接受金元诸家之说,结合个人见解和临床所得,加以发挥,提出人身之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除了扁鹊华佗还有谁

扁鹊

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渤海莫(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被尊为医祖。

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一说涅阳故城在今南阳市与邓县之间的稂东镇,地属邓县)人。其事迹始见于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自1565年起,三易其稿,李时珍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该书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药藉之不足、继承我国本草研究的传统,独辟蹊径,把本草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华佗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后因不愿做曹操侍医而被酷地杀害了。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

曾拜精于医药和炼丹技术的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并把精于灸术的女儿鲍姑(古代名女中医)嫁给了他。

皇甫谧

皇甫谧,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一作灵台)人,后随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绳池县附近)。《晋书·皇甫谧传》说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钱乙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朱震亨

朱震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

叶天士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当他打听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学成后才离去。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仅仅六年,他除继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