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网 > 生活 > 正文

​晚潮|我心只想王宝钏

2024-06-20 22:08 来源:读贴网 点击:

晚潮|我心只想王宝钏

□王司徒的报刊亭

在我小的时候,外公喜欢把我抱在怀里,给我讲故事。

外公的故事大多是历史故事,但同大多数的民间故事一样,并不是严谨的历史叙事,而是充满了浓厚乡土情怀的历史演义。这些故事的璀璨瑰丽,深刻地塑造了我对于故事与历史的兴趣,进而影响了我一生的情怀与理想。

在众多故事中,薛平贵归瓦窑是他最喜欢讲的故事之一。

故事略意,是说唐朝宰相王允有一三女儿,名为王宝钏,丽质慧敏,待字未嫁,她瞧不上诸多贵族公子,却独相中了出身贫寒的薛平贵。后王宝钏彩楼抛绣球招亲,自作主张选中薛平贵为婿。其父恼怒,不允。王宝钏祟与父亲三击掌断绝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屈居寒窑。

之后,薛平贵从征西凉十八年。十八年中,王宝钏贫病困顿,勉力支撑;薛平贵屡历艰险,然立功赫赫。终,薛平贵娶西凉国公主,并登西凉国国王位,18年后归来,与王宝钏寒窑相会,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

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故事有很多的槽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封建社会的陋劣习气。

但在这个故事被创作出来的年代,这确实是一个典型的历经艰险、然结局团圆的英雄美人爱情故事。

后来我年纪大一些,开始识字读书。

但这时候我发现,历史上无论哪个时期,都是不存在“薛平贵”这个人的,只有唐代大将“薛仁贵”,似乎与外公口中的这位“薛平贵”相近。

外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于是我开始疑心,故事中的所谓“薛平贵”,是“薛仁贵”之误。

薛仁贵的故事,在民间也广有流传,如京剧里边著名的一折《汾河湾》,讲的正是他。但薛仁贵的事迹似乎与外公口中的这位薛平贵的故事颇有出入:与薛平贵一样,薛仁贵也有一妻自其糟糠之时下嫁,但不叫王宝钏,叫柳银环。其余情节大致类似,只不过在薛仁贵的故事里,最后薛仁贵远征得名归来时,因军务在身,匆匆一探便归,柳银环常年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一命呜呼,病逝寒窑。

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尾,和薛平贵的团圆结局大相径庭。

于是,在我略识文字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以为这个“薛平贵的故事”是外公讲错的一个故事。

山西省北路梆子《王宝钏》演出。CFP供图。

我在大学里选修了一门中国古代小说史。

与老师闲谈,老师说及唐人传奇,我忽然就想到了同为唐人的薛仁贵,就随口接茬:“还有薛平贵的故事。”

话一出口我自己愣了一下,忙道歉:“不好意思,我脑子里想的明明是薛仁贵,不想嘴快口误,错说成了薛平贵。”

老师有点惊讶:“你没有说错呀,本来就是有薛平贵的。薛仁贵和薛平贵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但确实都是存在的。”

于是机缘巧合,在我从外公那里听来薛平贵的故事十七年后,我在大学里终于由我的老师补全了“薛平贵与薛仁贵的故事”的全貌。

最初的唐人故事,只有薛仁贵的事迹改编,而且如我之前所述,故事的结局也不怎么美满。

直到某年某月,山西一富户为母祝寿,请戏子出演薛仁贵与柳银环。富户的母亲看了这个结局不圆满的故事,悒悒不乐,竟因此成病。富户百计求药,却不得其治。后有人闻知缘由,提点他说:心病还需心药。富户恍然大悟,重金悬赏征求薛仁贵故事的团圆版本。遂有文人,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写作一个剧本,其余情节大同小异,只是结局改成了夫妻团圆,夫贵妻荣。剧本完成后,交予戏班再演,富户母亲观后大喜,其病自愈。

从此,民间传说的故事里,便既有“薛仁贵与柳银环”,也有了“薛平贵与王宝钏”。

至此,我终于明白,外公从来不曾讲“错”了这个故事,而是这个另一版本的美好结局故事,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也许这个世界的故事们,本来都并不够美好,但这不妨碍人们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去讲述它们。这些故事里的乡土情怀,你可以认为它们一厢情愿,也可以认为他们落入俗套,但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乡土是如此恳切地笃定与希望:这个世界理当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所以大抵这世间所有美好团圆的故事,本身都是那些良善的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最良善的期许。

只是很可惜,外公这个时候已经不在了,不然我就可以把这个故事的全貌也讲给他听了。

外公离开我已经十二年了,我很想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