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贴网 > 杂谈 > 正文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你能听出他演讲的话外之音吗?

2024-08-18 21:52 来源:读贴网 点击: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你能听出他演讲的话外之音吗?

2019年3月20日,哈佛大学校长白乐瑞(Lawrence S. Bacow)参访北京大学并在大学堂·北大讲坛发表了题为《真理的追求与大学的使命》的演讲。

白乐瑞 Lawrence S. Bacow,哈佛大学第29任校长。

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

曾任塔夫茨大学校长、麻省理工学院校务委员会主席。

白乐瑞1951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一个移民家庭。

本科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以优等生身份毕业后,1972年,白乐瑞到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先后在法学院和肯尼迪政府学院获得了法律博士学位、公共政策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77年,博士毕业后,白乐瑞回到了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在城市研究与规划系从事经济学、法律与公共政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从此进入学术界。

在麻省理工学院,他工作了24年,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讲座教授。

1998年至2001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校务委员会主席。

2001年,白乐瑞被遴选为塔夫茨大学第12任校长。

在他卸任前的2010年3月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宣布任命白乐瑞为白宫顾问团成员。

2011年6月,白乐瑞卸任塔夫茨大学校长一职。

2011年5月,白乐瑞进入哈佛董事会,成为该校两大管理团队中的一员。

2018年7月,白乐瑞接任哈佛大学校长。

2018年接掌哈佛大学后,白乐瑞校长首度访华便来到了北京大学。

哈佛大学先后有四位校长到访北大并与师生亲切交流,他们分别是:陆登庭 1998、劳伦斯•萨默斯 Lawrence H. Summers 2002年、两度来访并于2008年接受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称号的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Drew Gilpin Faust 2008年;2015年、以及今年来访的白乐瑞校长。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前夕,时任哈佛校长陆登庭 Neil L. Rudenstine应邀来访并发表演讲。

此次到访北大,白乐瑞校长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们选取部分观点,看看他主要想表达什么,又有什么话外之音可以供我们思考。

1、我这次到访,恰好是在五四运动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

它是一代中国青年对世界的宣言:我们要追求真理,我们相信真理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听到蔡元培校长的声音: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北大人勇于探索新知,敢于推动变革,这首先得益于蔡元培校长的远见卓识。

2、北大是为大学之道而建的大学,是为思想自由而建的大学。

3、哈佛和北大都有着对高等教育的坚定信念,两校的学生和学者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和紧密的合作。

无论是艺术和建筑,医学和公共卫生,还是工程和环境科学,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共同创造的知识,都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4、我们应该记住,蔡元培不仅领导过北大,还协助创建了中央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国立艺术院。

他的努力提醒我们,人文和自然科学都能够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改善人类的生存处境。

5、1879年,戈鲲化先生带着妻子和六个子女,不远万里从上海来到波士顿,成为了哈佛的第一位中文教师。

他从中国带来的经典书卷,是哈佛获得的第一批亚洲语言文献,也是哈佛燕京图书馆最早的馆藏。

一百四十年之后,哈佛燕京图书馆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百五十万册藏书的大型图书馆,是亚洲以外最大的东亚学术资料库,其体量在哈佛全校八十余座图书馆中位居第三。

哈佛燕京图书馆有很多数字化馆藏,比如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向全球的学者在线提供北大和哈佛共同收藏的珍贵文史资料。

6、在哈佛大学各学院的教授学者中,有超过三百位中国问题专家利用我们的东亚资料从事研究。

我们研究中国的学者数量,在全美所有大学中首屈一指。

7、哈佛成立了一系列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来支持、推广研究。

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哈佛亚洲中心以及哈佛中国基金等机构,全面地影响着哈佛对中国的思考方式,从教学研究到交流合作。

8、九十年前,哈燕社正是在这里,从燕京大学的故址起步的。

今天它仍然在支持各个领域的中国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

我们的这些机构当中最新的是哈佛全球研究基金。

它从四年前启动时开始,就一直为不同规模的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大部分是关于中国的。

9、在哈佛的校园里,我们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志者;我们相信他们能为我们的社区以及更广阔的世界作出贡献。

今年一年之内,就有一千多名中国学生和超过一千名中国学者来到哈佛求学求知。

这比来自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学者都多。

他们的足迹遍布哈佛的每个学院。

10、哈佛校园里的每一次对话,每一种互动,都透露着谦逊和希望。

我们随时都愿意承认我不知道,我们随时都愿意和伙伴们相向而行,面对挑战和失败,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一起憧憬成功的喜悦。

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总是复杂而艰辛的。

这个过程需要创造力和想像力,但更重要的是勤奋的工作。

卓越不是轻而易举可以获取的,且谁都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取得成功 。

11、我还想到第一届帕格沃什 [Pugwash] 科学与世界事务大会。

在1957年紧张的冷战局势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二十二位著名科学家聚集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讨论热核武器的发展及其对文明的威胁。

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是这二十二人中唯一的中国人。

他后来还担任了北京大学的校长,并在1978年率团访美,谈判促成了中美之间的学者交流。

我们应该感谢像周培源教授这样富有远见和勇气的领导者,始终把和平和共识放在首位。

12、当下,我们两国政府之间正在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谈判。

这些谈判有时很艰难;它们的结果将对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保持学者之间跨越国界的交流,对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任何关心高等教育在人类生活中所起作用的人,都应该能够理解其中特殊的意义。

13、哈佛在美国,北大在中国,我们都有责任为各自的社会做出贡献,促进各自国家以及全世界的发展。

而我们作为大学,要真正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唯一的方法就是践行和维护那些能够超越国界的学术价值。

14、伟大的大学坚持真理,而追求真理需要不懈的努力。

真理需要被发现,它只有在争论和试验中才会显露,它必须经过对不同的解释和理论的检验才能成立。

这正是一所伟大大学的任务。

各学科和领域的学者在大学里一起辩论,各自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努力理解并解释我们的世界。

15、追求真理需要勇气。

在自然科学中,想要推动范式转移的科学家常常被嘲讽,被放逐,甚至经历更大的厄运。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里,学者们常常需要防备来自各个方面的政治攻击。

正因为这样,开创性的的思想和行动往往是从大学校园里开始生长。

16、改变传统思维模式需要巨大的决心和毅力,也需要欢迎对立观点的意愿,需要直面自己错误的勇气。

伟大的大学培养这些品质,鼓励人们倾听,鼓励人们发言。

不同想法可以切磋,也可以争论,但不会被压制,更不会被禁止。

17、要坚持真理,我们就必须接受并欣赏思想的多元 。

对挑战我们思想的人,我们应该欢迎他们到我们中间来,听取他们的意见。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能够敏锐地去理解,但不急于作出评判。

18、我担任哈佛大学校长,还不到一年。

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的校园里已经至少六次出现过有争议的问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时甚至是激烈的争吵和公开的抗议。

参加争论的有学生,有教职员工,也有校友和学校的友人。

这样的争吵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快。

但它是一个社区健康的标志,是积极的公民参与的象征。

事实上,如果有一个学期完全没有发生这样的辩论,那才是不正常的,甚至会让人感到不安。

当意见冲突发生时,我们就不得不自问: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社区?而正是这个问题维系并强化着我们的集体,让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更加深刻。

19、我作为校长的职责往往并不是决定学校正确的立场,而是确保讨论渠道的畅通。

从远处看,哈佛大学好像有一个统一的声音。

但实际上,哈佛是不同声音交响共存的地方。

而我们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让社区的所有成员都觉得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20、目前,哈佛本科学院最热门的课程之一是中国古典伦理与政治理论。

上个学期有425名本科生选修了这门课。

当授课教授被问及对哈佛学生有什么建议时,他说,我们的世界是由人类活动创造的。

如果我们对世界不满意,我们就应该去改变它。

千万不要落入危险的思想陷阱,以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世界永远都在改变。

21、伟大的大学不仅坚持真理,而且追求卓越。

才华不仅绽放在课堂和实验室里,也飞扬在餐桌、操场和舞台上。

和伙伴们共同学习生活为他们创造了改变和成长的机会,而这些机会,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存在。

多样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差别中受益。

我们很容易想象,如果所有人的背景、兴趣、经验和想法都一样,大学只会变得沉闷无趣。

22、人们常常问我哈佛成功的秘诀。

我们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实现的。

如果没有全球其他优秀高等院校的挑战和激励,如果不能向同行学习、与他人合作,我们绝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

23、伟大的大学意味着机会。

我的父母是作为难民来到美国的。

我的父亲幼年时为了逃离迫害从东欧移民美国。

我的母亲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他们在饱经丧乱之后远渡重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进学求知的机会。

他们认识到教育在他们新的国家的重要性,并支持我升学深造。

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教育的帮助,我今天不可能来到这里,和你们畅谈我的感悟。

和无数其他人的经历一样,上大学让我能够成功。

24、我希望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青年们都能理解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想要有所成就,教育将帮你实现梦想。

25、我们的大学必须继续坚持这些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众不同的价值:真理,卓越,和机会。

我们必须维护和强化我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让我们能够携手共进、引领世界。

哈佛大学白乐瑞校长的演讲,我觉得可以理解有这样的几层意思。

1、他给予了五四运动很高的评价。

而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他对三位中国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为何会被他高度点赞?一是蔡元培校长。

蔡元培,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二是周培源教授。

江苏省宜兴县人。

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其为人正直无私,刚直不阿,作风正派,从不阿谀奉承,投机取巧。

周培源先生一生向往光明进步,追求真理,以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为己任,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民主科学事业(王志珍评)。

由衷钦敬他那一贯的为探求真理献身、不计荣辱、不畏物议,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王淦昌评)。

三是戈鲲化先生。

文中已有简述。

3、他对大学为真理而开展的言论自由表达了充分的赞许和努力实践的意愿。

在学术范围里,大学就是要有争论,就是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真理越辩越明,这个道理谁都懂,所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让哈佛成为一个可以理直气壮争吵的地方。

言下之意,现在很多大学,没有追求真理的勇气,更没有为真理辩解的意识,大学在某些方面成了沉默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大学发展现象。

4、哈佛有很多课程或基金会包括一些机构是专门研究中国的。

白乐瑞校长在演讲中多次列举,哈佛有课程、有资料、有机构、有基金会开展对中国持续不断的研究。

他所释放的信号一方面表面中国确实有东西值得美国研究;一方面也说明美国对中国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美国是了解中国的,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言下之意是什么,我们不方便猜测。

当然,白乐瑞校长演讲本义可能并没有上面所说的意思,也是我们在听了他的演讲之后,所生发的一些感想而已。

我相信,只要认真听他的演讲或看他的演讲稿,你都会有些感触,你对上面的25条,哪一条感兴趣呢,不防说一说?最后,用白乐瑞校长演讲的结束语结束本文。

愿继续畅所欲言,各抒胸臆。